你是否曾有這樣的經歷?當抬頭仰望天空,灰濛濛的天色頓時映入眼簾,查看氣象報導才了解原來所在地區出現「霧霾現象」。霧霾現象,簡而言之是一種空氣污染狀態,污染源來自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其中,最為人熟知的PM2.5懸浮微粒,直徑僅有2.5微米(大約是一根頭髮粗細的28分之1),卻是經常出現在空污事件的代名詞,因此長期備受關注。
然而,不只是PM2.5懸浮微粒,空氣中尚存在許多其他粒徑的懸浮微粒,當濃度過高時會對人類呼吸道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因此行政院環保署將懸浮微粒對健康影響程度,以濃度數值進行分級,建立空氣品質指標(AQI),比如剛剛提到的PM2.5,當它在1天內濃度的平均值大於每立方公尺35.4微克時;PM10 懸浮微粒1天內濃度平均值大於每立方公尺一百微克時,均視為空氣品質不良(AQI大於100),相關空氣品質指標分級如下表一。

隨著現代人健康意識高漲,每日空氣品質好壞無疑成為眾所關心的焦點。因此,身為麥寮鄉、台西鄉、大城鄉居民的好鄰居,台塑企業不遺餘力,除早在麥寮廠區周遭40公里範圍,佈設十座空品測站,更將監測數據公開於環保署網站(https://reurl.cc/6DNoKd)供大眾瀏覽。另外,還增設20組空氣微型感測器以即時掌握空氣品質變化(如圖一),藉此推敲各類活動與空氣品質之間的關係,找出高濃度懸浮微粒之影響來源。

一、懸浮微粒污染源盤點:濁水溪揚塵、露天燃燒、宗教慶典煙塵…等
為有效即時掌握、追查懸浮微粒來源,安衛環中心將環保署訂定之PM10 、PM2.5空氣品質不良數值,從24小時平均值加嚴至每小時平均值作為示警值,藉此高效率搜查空氣品質不良原因及相關科學證據。
以2020年實地調查結果為例,在各測站懸浮微粒濃度達到前述示警值時,於周圍地區發現污染源有濁水溪揚塵、露天燃燒、裸露地揚塵、宗教慶典煙塵等,來源項目彙整如下表二,並接續說明各污染源案例。

(一)濁水溪揚塵
引述《濁水溪三百年》一書佐證(張素玢著),濁水溪因地質環境、氣候條件影響,揚塵問題早已存在超過百年。地質影響如下,其一,濁水溪上游集水區板岩地質破碎,易受水崩解常形成粉土質細沙,加上台灣地勢陡峭,因此河川流速快、輸沙量大,導致枯水期(十月~隔年四月)河床裸露地分布廣。其二,自921大地震後,每遇颱風或豪雨侵襲,山區崩塌加劇,導致大量沙土堆積下游及出海口。如此地質環境,造就每逢東北季風及西南季風來臨時,強風吹襲河川裸露地和下游淤積處,濁水溪兩岸附近地區之揚塵情況便極其嚴重。
以2020年10月19日發生濁水溪揚塵事件說明,當日屬東北季風,風速達每秒九米,在季風吹拂下,麥寮附近地區之PM10懸浮微粒濃度高達每立方公尺409微克,從逐時濃度圖亦可以看出其他地區PM10懸浮微粒濃度有高於空氣品質限值(每立方公尺100微克)的情形,如圖二。另人員前往麥寮鄉街上及濁水溪出海口,以無人機拍攝揚塵情形,均可見河川揚塵情況非常嚴重,如圖三、圖四。



(二)露天燃燒煙塵
雲林縣為農業大縣,農耕面積佔全縣土地面積約百分之62,2020年雲林縣環保局受新聞媒體採訪指出:「農民在田間燃燒行為還是非常普遍,高溫燃燒稻草也會破壞表土微生物相,而過多稻草灰也會造成土壤酸化或肥力不均勻,鼓勵農民將稻草切碎,再掩埋入土當作肥料,或透過回收轉作其他用途。」雲林縣為解決農廢露天燃燒問題,持續積極推動資源循環利用,引導農友妥善處理農業剩餘資材。畢竟,農廢料燃燒對於空氣品質的影響可不容小覷。
以2021年7月8日上午崙背地區發生之大範圍農廢露天燃燒為例,PM2.5測值突升至每立方公尺832微克,同日晚間又再次發生,PM2.5濃度也突升至每立方公尺129微克,如圖五,且影響環保署空品崙背站PM2.5測值從每立方公尺7微克上升至每立方公尺33微克,依風向發現煙霧朝向崙背市區,直接影響民眾生活品質。

另外,環保局亦指出「縣內每天產生垃圾量約有320公噸,其中有210公噸需委外焚化處理,過去每天委外縣市焚化爐代為處理約140公噸,但因焚化爐歲修或其它因素,去年底起可處理量降至三十公噸,其餘僅先在縣內各衛生掩埋場暫置,造成縣內垃圾堆積十萬公噸」,因此垃圾也有難以去化的問題,以2020年1月22日二崙垃圾掩埋場發生垃圾露天燃燒為例,便造成PM2.5測值突升至每立方公尺230微克,如圖六。
.png)
(三)裸露地揚塵
依主計處統計資料顯示,雲林縣台西鄉約有20公頃、麥寮鄉約有5.5公頃裸露地,而這些裸露地大多為營建工地、農耕地(耕耘中或休耕中)、廢魚塭、空地、道路整修等,且當風速大於每秒5米時,易引發地表揚塵,直接影響PM10懸浮微粒濃度值。
2021年4月5日台塑企業空品監測站旁有一處甘蔗田採收完成之裸露地,當時風速每秒6米且引發揚塵,因此測得PM10懸浮微粒濃度達每立方公尺331微克,如圖七。

(四)宗教慶典煙塵
臺灣宗教儀式慶典活動多,如建醮、進香、聖誕、遶境及法會期間,大多會施放爆竹煙火、焚香及燒紙錢,根據環保署研究資料顯示,燒金紙產生PM2.5約每立方公尺300至700微克;放鞭炮煙霧產生之PM2.5約每立方公尺1000至1500微克;遶境炸轎PM2.5約每立方公尺2000至5000微克,但根據監測濃度變化,污染情況多侷限在遶境區域。
以2020年2月2日麥寮地區信徒民眾為神明慶生為例,遶境期間施放爆竹煙火,非常熱鬧,但PM2.5測值也同樣升高至每立方公尺1800微克,如圖八。
.png)
二、凝聚網路社群力量,一起關心空氣品質不良成因
綜合平時空氣品質監測及追查結果顯示,造成麥寮廠區附近地區空氣品質不良之懸浮微粒污染物,污染來源多數為河川揚塵、露天燃燒、裸露地揚塵、宗教慶典活動之影響。
目前麥寮廠區外空氣品質監測資訊均即時對外公開(https://reurl.cc/6DNoKd),每逢空氣品質不良示警時,均立即派員快速前往現場調查,據以建立各項活動與監測數據之關聯性,且不管是否與麥寮廠區有關,均即時在FB粉絲專頁發佈訊息與民眾互動,讓關心麥寮廠區附近地區空氣品質的民眾,能隨時瞭解發生空品不良原因,最後誠摯邀請企業同仁拿起手機掃描QR Code,加入「咱的好厝邊-台塑企業麥寮園區」FB粉絲專頁,與咱一同關心在地大小事。

(台塑企業 總管理處提供,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