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企業係由兩位創辦人於1954年共同創立,那時一天僅生產四公噸的 PVC 粉,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小的 PVC 粉工廠;後續於1968年設立總管理處等專業管理幕僚單位,協助建立各項完善的規章制度,推動「管理制度化,制度電腦化」,奠定企業追求經營管理合理化之基石。
台塑企業經過六十餘年的努力發展,目前共擁有台塑、南亞、台化、台塑石化、台塑河靜鋼鐵等百餘家相關企業,分別在台灣、美國、大陸、越南、菲律賓及印尼都設有工廠,同時擁有龐大的教育和醫療機構,是台灣主要民營企業之一。
(台塑企業 總管理處提供,2022/12/30)
6月1日
創辦人家族成員退出「行政中心」運作,進入「管理中心」,落實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治之精神。
4月
台塑石化公司規劃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投資94億美元,興建大型石化園區。
2月6日
高雄美濃發生強烈地震重創台南地區,捐贈新台幣5仟萬元協助災後重建。
1月19日
台塑石化公司與日本出光公司合資成立「台塑出光特用化學品公司」,生產C5氫化石油樹脂。
9月3日
台塑公司在美國德州獨資成立「Formosa Industries Corporation」,生產高密度聚乙烯(HDPE)。
7月30日
日本JFE鋼鐵公司宣佈投資台塑河靜鋼鐵公司5%股權,透過技術協助及供應鋼鐵產品等方式,深化彼此合作。
5月20日
南亞美洲公司轉投資設立「南亞塑膠德州公司」,生產乙二醇。
2月
中國鋼鐵公司決議對台塑河靜鋼鐵公司之持股提高為25%,並提供技術與鋼鐵經驗,雙方合作關係更緊密,共同開拓東南亞鋼鐵事業。
台塑等多家上市公司成立「審計委員會」由獨立董事組成以替代監察人,協助董事會監督公司財務、會計、稽核等執行品質及成效,以提升公司治理。
12月2日
高雄長庚醫院引進全台第二部質子治療設備,舉行「質子治療中心」動土典禮。
9月26日
成立「台塑建設公司」,為使用達40年的台塑大樓進行都市更新之各項籌備作業。
7月31日
高雄發生大規模氣爆意外,捐贈新台幣2仟萬元協助災後重建。
配合高雄市政府發展經貿園區需要,創業基地高雄廠停產,人員設備遷移,為保留創辦人早期辦公室,將規劃為「王永慶、王永在昆仲歷史建築園區」。
5月30日
成立「台塑資源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企業所需礦材原料之開發。
4月
大陸四川省雅安市發生強烈地震,捐贈人民幣5仟萬元協助災後重建。
3月18日
台塑石化與美國Kraton公司合資成立「台塑科騰化學有限公司」,生產氫化苯乙烯嵌段共聚物(HSBC)。
12月2日
台塑河靜公司在越南舉行第一支高爐打樁儀式,展開建廠工程,規劃第一期年產鋼胚710萬噸。
7月
六輕4.7期擴建案經政府核准,將設立年產4萬公噸之氫化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廠(HSBC),強化石化高質化生產。
台塑與日本三井化學株式会社合資成立「台塑三井精密化學有限公司」,在浙江寧波興建鋰電池電解液工廠。
12月
台塑等10家上市公司成立「薪資報酬委員會」,由專業人士監督公司董、監事及經理人之薪資報酬,使之更具公正性。
1月11日
林口長庚醫院「質子暨放射治療中心」舉行動土典禮,將投入50億元新台幣,積極提升台灣的癌症治療品質。
在美國德州投入20億美元,陸續新建乙烷裂解、丙烷脫氫廠…等相關工廠,以掌握頁岩氣低成本生產石化原料優勢。
浙江寧波廠獲准二期擴建工程,將投入逾16億美元,陸續新(擴)建10項石化產品工廠。
12月31日
雲林長庚醫院正式啟用,提供當地醫療及保健服務。
8月8日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捐款新台幣12億元協助災後重建。
10月15日
王創辦人永慶先生在美國安詳辭世,由總統頒發褒揚令,表彰一生對國家之貢獻。
9月6日
大陸「福建福欣特殊鋼公司」舉行動土典禮,生產不銹鋼產品。
6月12日
越南河靜大煉鋼廠計畫獲得核准,並於7月6日舉行動土典禮,將興建一貫作業煉鋼廠及山陽深水港,是越南迄今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
5月20日
成立「台塑長園科技公司」(後更名為台塑鋰鐵材料科技公司),從事鋰鐵磷電池的研發生產,是發展電動車的核心零組件。
5月12日
中國四川省發生7.8級強烈地震,率先捐贈人民幣1億元協助災後重建。
六輕四期全面完工,帶動全企業營收大幅成長,首次突破新台幣2兆元。
全企業營收突破新台幣兆元(達1.2兆)。
12月15日
成立「南亞光電公司」,從事高階LED產品之研發生產。
10月
於菲律賓設立「亞太能源公司」,從事發電事業。
在大陸設立明德獎學金,為經濟條件不佳的優秀學生減輕就學負擔;並在偏遠貧困地區投入興建數千所明德小學,協助提升基礎教育環境。
11月25日
成立「台灣醋酸公司」,生產工業用醋酸。
8月1日
長庚護專改制為「長庚技術學院」。
8月20日
成立「台化出光公司」,負責聚碳酸酯樹脂(PC)塑膠粒之產製及銷售。
4月20日
成立「台塑網科技公司」,從事e化整合服務。
12月30日
成立「台塑大金精密化學公司」,負責生產電子級氫氟酸。
9月21日
台灣發生7.3級大地震,由企業捐贈3億元協助災後重建,並認養重建16所受災學校。
6月8日
成立「台朔環保科技公司」,針對廚餘轉化成有機肥料進行開發。
12月7日
六輕計畫之第一座工廠正式投料試車,年產45萬公噸乙烯。
7月9日
成立「南中石化公司」,生產化學纖維之原料。
6月
南亞公司於中國江蘇省接收華豐公司,生產膠皮、膠布。
7月17日
六輕計畫正式動工。
12月
在美國德拉瓦州分別成立「台塑美洲公司」及「南亞美洲公司」。
8月31日
成立「台灣必成公司」,產製電子級玻璃纖維。
9月30日
經過13年鍥而不捨爭取,六輕計畫終於獲經濟部核准通過。
7月6日
長庚醫院與明志工專建教合作成立兩年制護理科,為長庚護專之前身。
2月
台塑美國公司建廠完成,開工生產塑膠一次加工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