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充石化產業上游,提高原料自給率
1980年代以先,台灣的石化基本原料僅中油公司一家生產,由於原料長期供應不足,當時國內乙烯自給率只有38%,其餘的60%都須以較高的價格向外進口,導致台灣石化工業中下游發展受限。台塑企業為紓解原料短缺之困境,提出興建輕油裂解廠的計畫,並於1986年獲得政府核准於雲林麥寮動工,採用較中油公司更完善更新穎的設備及管線輸送設計,1998年陸續完成煉油廠、輕油裂解廠的建廠作業,工廠投產後國內乙烯自給率從38%提升至92%,不但降低對進口的依賴,還能節省運輸費用,更可確保料源穩定,也強化了台灣對外的競爭能力。
目前本企業的煉油廠日產能為54萬桶,相當於每年煉製2,500萬噸的原油,為全球前十大的煉油廠,可供應輕油、汽油、柴油、航空燃油、液化石油氣,其中輕油再供企業內相關工廠使用,目前本企業擁有三套輕油裂解廠,分別產製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石化基本原料,供應下游生產化學品及塑膠製品。
本企業石化產品產能(彙整自2021年台塑企業簡介):
- 石化產品
- 產品類別
- 各項產品的主要用途
- 台塑企業年產能
- 原油煉製
- -
- 生產輕油及其他油品
- 54萬桶/日
- 油品
- 汽油
- 車輛機械的動力燃料
- 6,000仟公秉
- 油品
- 航空燃油/煤油
- 飛機用、加熱用、工業用及發電用燃料
- 2,500仟公秉
- 油品
- 柴油
- 車輛機械的動力燃料、動力發電機發電燃料
- 10,000仟公秉
- 油品
- 燃料油
- 船舶鍋爐、加熱爐、冶金爐和其他工業爐的燃料
- 1,000仟公秉
- 油品
- 液化石油氣
- 家庭及工業用燃料
- 730仟公噸
- 石化原料
- 乙烯
- 生產塑膠原料(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 293.5萬公噸
- 石化原料
- 丙烯
- 生產塑膠原料(聚丙烯、丙烯腈、丁醇)
- 236.8萬公噸
- 石化原料
- 丁二烯
- 生產塑膠原料(ABS樹脂)等
- 44.7萬公噸
- 石化原料
- 芳香烴
- 生產化工原料
- 388萬公噸
另一種以輕油及芳香烴混合物作為原料所產製的,即為芳香烴類產品,包含苯、鄰二甲苯(OX)及對二甲苯(PX)等。本企業的苯全數生產苯乙烯(SM)及苯酚(Phenol),苯乙烯(SM)再作為原料供應下游生產聚苯乙烯(PS)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苯酚(Phenol)則可生產丙二酚(BPA),丙二酚(BPA)再供應生產聚碳酸酯(PC);對二甲苯(PX)可生產對苯二甲酸(PTA),作為合成纖維的主要原料。
為開發海外油源,2006年前往美國成立子公司,而考量美國富有豐富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友善的投資環境,加上頁岩氣開採技術成熟,近年來已陸續推動在德州及路易斯安那州的乙烯系列產品投資案,提高乙烯相關衍生產品的競爭力。
從傳統到現代,持續邁向安全、環保與高值化
台塑企業多年來持續投資石化上游產業,帶動中下游相關工業發展,除了追求品質第一,近年來全面推動製程安全管理,致力於製程安全評估、啟動前的安全檢查、設備可靠性檢測及更新等,採用最先進的超音波檢測儀,定期監控管線,也自設消防隊,隨時維護廠內安全;2011年起逐步汰換老舊管線,斥資約140億元、耗時2年,整修管線共計1,000多條、全長約1,200多公里,所有管線均加上3道底漆塗裝,耐用年限提升至30年以上,以對抗麥寮沿海地區惡劣氣候。
面對氣候變遷的問題,台塑企業持續不斷投入節能減碳及綠化的工作,並配合政府的循環經濟政策,同時積極投入產品的技術研發,與國內外大廠合作,建立高值化生產基地,帶領石化產業升級,開創綠色經濟。
重點項目
.持續開發環保產品,降低航空燃油、柴油、船用燃油等油品之硫含量。
.興建年產能120萬噸的乙烷裂解廠、60萬噸的丙烷脫氫(PDH),預計在2025年投產(美國路州)。
(台塑企業 總管理處提供,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