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健保費財務,從二〇一七年開始出現赤字,至二〇二一年健保費財務支出短絀已有一百七十六億;累計連續五年的赤字,餘絀更來到了九百一十六億元。二〇二一年底健保費率調漲了,一般保費從百分之四∙六九調漲至百分之五∙一七,補充保費從百分之一∙九一調漲至百分之二∙一一。七成的上班族每個月多增加七十元的健保費,大家的感覺還沒有很強烈。但二〇二二年五月,健保署又再公佈第二波漲價,部份負擔改革上路了,針對藥品、檢驗檢查、急診輕症都要提高「部分負擔」。如果小病、輕症衝往大醫院門急診,拿藥、還有檢驗檢查等都會變貴。
不到半年,接連兩波的健保費調整,衛福部說明其調整為落實分級、改善民眾就醫行為,只要全國每人每年減少一次就醫,將可省下健保點數三百七十八億。因為台灣就醫次數遠高於其他國家,在二〇二〇年平均每人每年就醫次數為十五·九次,相較國外平均約十次,台灣的就醫次數遠高於其他國家。
目前台灣的全民健保費佔整體GDP支出百分之六,而在日本是超過百分之十、美國則高達百分之十六。在人口持續老化、醫療科技日新月益,健保的財務黑洞應該只會愈來愈大。「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是採公醫制度,雖曾有「地表最強健保」之稱,也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公共醫療服務,有七十多年的歷史,換來的是預算黑洞、醫療效率低落,醫生不堪負荷過勞死甚至自殺。他們的現況是急診重症要等上四小時成為常態,並且只有百分之五十至六十的人在急診能四小時內進行處置,看診檢查要排上數個月,排手術更是不知要等到那一天。在二〇一七年英國被揭露公立醫院因處置失,該剖腹生產的沒做,造成了兩百多名新生兒死亡、腦殘及十二名產婦的死亡。同年英國媒體BBC報導「治療質量委員會」直接指出NHC體系已經不堪重負,有著不穩的未來。二〇二〇年新冠疫情嚴峻時,英國首相強生更公佈了採用佛系抗疫,拿全民的生命健康作賭注的慘况,也是為了避免拖垮醫療系統,不得已的作為,實在是悲哀。
為了避免步上英國後塵、讓全民健保走得更遠、更為了讓自己與下一代的風險分散,「預防醫學」建立與正確觀念,真的已是刻不容緩。「預防醫學」,除了讓身體健康維持在良好狀況,輕症及早發現、演變到重症前及時治療,重症或年老衰退時也能得到良好的身心照顧,在前期就進行輕重症的分流分群,減少醫療體系不必要的支出與浪費,也能讓病患得到更精準、更有品質的醫療照護。
根據二〇二〇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統計,慢性腎臟疾病再度居首,四十四・五萬人共耗費五百六十二・四五億元;其次口腔及唾液腺疾病四百七十一・五億元;糖尿病有一百七十四萬人就醫,花費三百六十四・〇一億元,居第三。前五名當中有三項屬於慢性病。
慢性病的致病原因,多數和個人生活型態、健康行為有關,例如:吸菸、不良飲食習慣、缺少運動等等有關。飲食西化,常攝取油炸、甜食的飲食習慣,慢性病已有年輕化趨勢,加上熬夜、睡眠不足等不良的生活型態,都是種下慢性病禍根。隨著人口老化,國人雖然平均壽命已達八十一・三歲(二〇二〇年),創歷年新高,但依賴他人照顧的餘命也長達七・三年。因此,壽命延長同時,更應重視健康的平均餘命時間,提升生命品質。
「預防醫學」可以在慢性病形成之前或形成初期,及影響身體健康的各個時期介入,從生活習慣進行健康管理、病癥出現時及早發現、疾病發生時的早期介入、急症發生時的精準治療、避免重症留下的後遺症。這樣更可以避免醫療資源浪費、減少醫療體系過載、落實分層分級,把資源留給需要的人。以免終有一天,你我都可能落入遇到無法及時獲得醫療照顧的窘境。
更多預防醫學相關資訊,請至「台塑生醫i醫健康診所」瀏覽,也可以掃描下方QRcode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