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調節免疫力

2023 / 02 / 04

留言給我們


台塑企業感謝您的瀏覽,如果您對文章有任何問題與意見回饋
麻煩請詳細填寫下列資訊,我們會盡快與您聯絡。
(*為必填欄位)



  • 姓名*:
  • Email*:
  • 聯絡電話:
  • 問題與意見*:
  • 送出留言

什麼是免疫力?

免疫力(Immunity)是指人自身對抗疾病的能力。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座城堡,免疫系統就像是城牆與護城河,保護身體不受外來的微生物、過敏原、致癌物等侵襲。如果外來的攻擊太強大,免疫系統承受不住時,也會先發出警訊,提醒我們趕快尋求「後援部隊」或改變生活作息,讓「打仗」的免疫系統能恢復戰鬥力。

也因此,如何讓免疫力維持適中,極為重要。那麼,該如何調節免疫呢?一般來說,西醫談免疫力,講的是免疫細胞與系統,但中醫看的是整體,表現在結構、生理和病理,彼此各自獨立卻又互相影響,主要以五臟六腑(西醫的臟器)為中心,透過經絡(西醫的神經、免疫系統)聯繫全身,以適應與環境的變化。中醫不僅談人體,也談環境與人的交互作用,人體內小宇宙與外部環境大宇宙的配合。

免疫力不足,中醫認為是「氣不足」。身體「衛氣不足」,無法抵擋外邪入侵,導致感染;此外,身體細胞發炎時也難以修復,如果經常生病感冒或壓力大長皰疹,中醫師認為這通常是免疫力不足在拉警報;反之,免疫力亢進時,免疫系統會攻擊自身,造成身體多處發炎,中醫稱之為「血分」。

在治療策略上,西醫採「對症治療」,針對病症開藥處置,胃痛找腸胃科,胸悶找心臟內科、糖尿病和代謝異常找新陳代謝科。中醫則強調「辨證論治」(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differentiation),也就是把「望聞切問」收集到的資料,透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關係的「辨證」後,再「論治」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辨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治療的手段和方法,兩者密切合作,從交互影響的各個臟器間著手調整,達到治療病灶的目的,恢復健康。

不論東西方,都著重「預防勝於治療」,中醫強調「上工治未病」,指的就是在「還沒生病前或發病時」,正氣的主導地位;如果「正氣(免疫力)存內,邪 ( 疫病 ) 不可干」無法成時,至少可以「扶正祛邪」,這正是預防保健的重要性。

預防染疫及再次感染

面對這波新冠疫情,中醫的反應似乎比西醫快速。主因是,病毒變種速度快,西藥傳統的藥理學發展模式,及針對發炎部位治療的方式,見樹不見林,往往只打了最主要的敵人,卻讓餘黨很快又重新整隊再戰一回合,而且戰鬥隊型還會吸取上次的經驗再進化,中醫則是證型分析,將新冠病毒統稱為「外感風寒」,綜觀全身治療,透過清熱解毒,對症下藥。

但我們不能武斷地說,西醫或中醫哪種治療途徑,何者較優,只能說一個為實證科學,一個著重經驗法則;一個是臨床對應藥方,一個是天然草本、較溫純。

整體而言,在新冠染疫及確診後的癒後,西醫以殺死病毒、除惡務盡為任務,中醫是讓免疫系統調節全身後產生作用,不會為了治療A疾病傷了B器官,相較西醫治療是較安全的選項,但若為中重症急症患者,仍應以西醫治療優先,畢竟,活下來才能談「健康」及恢復這件事。

台塑生醫i醫健康診所近期針對長新冠症狀者健康需求,推出「長新冠整合療程」,透過中醫溫和調理,可有效緩解不適感。療程內容包含中醫調理門診、營養保健品與體適能處方,更多療程說明請詳見台塑生醫i醫健康管理中心官網。

 

更多預防醫學相關資訊,請至「台塑生醫i醫健康診所」瀏覽,也可以掃描下方QRcode前往。

 

 

to top